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299-01
1、国内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状况
股权结构是指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布状况和匹配方法。股权是股东行使其对上市公司和管理层监督并拥有上市公司剩余索取权的基础。股权结构可以反映上市企业的权利在股东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研究公司控制权和委托代理关系等公司治理问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点,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而公司治理结构又决定着公司治理绩效,因此,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绩效的有着重大影响。上市公司是随着着国内经济体制的改革产生的,国内现在的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其主要为了为处于困境中的国有企业筹资与通过股份化推进国企改革,使其成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主体。然而受一些规范性和非规范性原因的影响,国内大部分上市企业的股权结构存在一些不适当的地方,主要包含国有股比重过大、股权流动性差和异股同权,这类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上市企业的治理绩效。异股同权指的是不一样的股份享有相同的权利,国内上市企业的股份主要包含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而非流通股就占据了证券市场股份的三分之二。
2、国内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
(一)国有股比重过大致使大股东操控和侵害中小股东利益
现在国内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大多为第一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国有股这种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诱发了大股东操纵和掠夺现象的发生。其中大股东操纵是指大股东凭着自己的股权优势,操纵股东大会,如此其他股东就很难有效约束和制衡大股东,股东大会也因此成为转移收益的合法操作工具。大股东操纵股东大会后,推举我们的人入董事会,从而控制董事会和监事会,学会企业的控制权,通过一些关联买卖侵占上市企业的各种资源,使得上市公司成为我们的利益的来源。大股东也可干涉或与经营者合谋,以牺牲小股东利益为代价为自己谋取利益。
(二)内部人控制现象
国有股比率过高是国内大部分上市企业的共有特点,然而因为国有股权紧急泛化,国家股出资人缺位,大股东对企业的监控力度非常弱,致使国有股的产权虚置与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问题也由此产生并紧急化,主要表现为过度职务消费、过度投资、信息披露不规范、浪费侵吞国家资产、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等。同时,股权的泛化使得委托代理关系异化,最后致使国有资产流失、公司绩效低下和股东价值受损。除此之外,国内对国有股出售的需要严格,需要通过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省级国有资产管理局批准,遭到较大的行政约束,不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自由流通,而且国有股的比重过大,这紧急削弱了通过外部接管市场和代理权角逐、以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约束的机制。因此国内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愈演愈烈。内部人控制和由此引发的道德风险将会大大减少公司绩效,如一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上市将来,就出现了“一年营业额优,二年营业额平,三年变亏损”的现象。
(三)经营者股权勉励约束机制缺少
在两权离别的状况下,通过合理有效的勉励和监督方法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如经营者持股,它可以通过结合薪资与风险,将经营者的目的与企业的长远进步结合在一块。使经营者承担公司部分经营风险,促进他们关心企业的进步,积极提升营业额,从而在一定量上缩小经营者与股东的利益偏差,进而达到提升公司绩效的目的。然而国内大多上市企业的经营者总是是国企改制前的领导,在对经营者的勉励和约束上基本延续了过去企业的机制。而国内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股权约束机制弱化加之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不健全,国内上市企业的经营者总体持股较少,“零股”总经理较多,这在非常大程度上抑制了经营者工作的积极性。大多数经营者处于“真空”状况,主要表现为超强的行政控制和超弱的产权控制,经营者借助政府的超强行政控制转嫁经营风险以防止经营失败的责任,同时还借助产权得超弱控制,进行内部人的控制并谋取私利,从而使得公司治理绩效低下。
3、优化国内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效率的建议
(一)适度减持和转持国有股
国有股的一股独大与产权虚置致使公司治理效率的低下,同时国家股在证券市场上不可以自由流通的特征意味着三分之二的股份处于冻结状况,外部治理机制很难发挥积极推动作用,紧急妨碍了证券市场的进步。因此,在维持股市基本稳定的首要条件下,适度减持和转持国有股,减小国家股比率,形成以法人股为主导的股权结构,使其充分发挥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推动作用。
(二)积极引导机构投资者的进步
机构投资者是指以投资公司债券和股票为目的的金融中介机构。现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规模偏小,进步较不平衡。相比于散户,理性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一般较长,入市资金量大并具备较强的研究剖析能力,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关心公司治理状况,除此之外由于他们更重视长期利益和投资的安全性。因此积极引导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能够帮助促进上市公司改变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绩效,促进中小投资者理性投资,遏制投机并推进证券市场愈加规范、稳健、高效地运作。
(三)培育和进步职业经理人市场
因为企业的治理绩效非常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营运管理活动,因此积极培育和进步职业经理人市场,健全有关规范,使管理层的目的尽可能与企业的经营目的紧密联系起来,完善绩效考核和勉励机制,对提升公司绩效具备要紧用途。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监督,逐步使用市场的办法选聘职业经理人,不断降低甚至消除政府任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做法。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阵法大学